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徐州市引荐海外和台港澳资金奖励办法

时间:2024-07-01 07:02:4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3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徐州市引荐海外和台港澳资金奖励办法

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


徐州市引荐海外和台港澳资金奖励办法

徐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3号发布



第一条 为鼓励引荐海外和台港澳客商来本市投资,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向本市引荐海外和台港澳资金(以下简称“外资”),并获得成功的国内外公民或者组织(以下简称“引荐人”),均享有本办法规定的奖励。

第三条 奖励引荐人的工作由市招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招商部门”)具体负责。

市人民政府设立徐州市引荐海外和台港澳资金奖励审核机构(以下简称“审核机构”),负责对引荐外资及引荐人奖励的审核认定。

第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引荐外资获得成功:

(一)新建企业经有权的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注册,并依法领取了营业执照;

(二)批准的合同和章程中约定的外资投入已按期履行;

(三)投资项目进展已达到以下要求:

1工业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其中新建项目完成合同规定的首期工程;

2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合同规定的首期工程;

3其他服务性等第三产业项目,全部建成营业;

4农业综合性项目投入运营。

第五条 引荐外资的奖励按照外资实际履行部分的5‰对引荐人实施奖励。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以下规定确定奖励标准:

(一)对引进本市鼓励类投资或者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的项目,提高1‰计奖;

(二)对房地产项目,按照外商实际注入资本金额的1‰计奖;

(三)引荐外商捐赠款、物和无偿转让先进技术的,经验资和评估确认后,按照捐赠款、物或者无偿转让先进技术价值的10‰计奖;

(四)外商独资项目,按外资实际履行的3‰计奖。

以无形资产作价投入的,以正式合同规定的作价金额为基数,按照相应比例计奖。

对于盘活企业存量资产的项目,按照盘活的存量资产折半与外资实际履行资金额合并计算兑现奖励。

第六条 奖励引荐人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引荐人在引荐外资初始,到市招商部门填写《徐州市海外和台港澳资金引荐人登记表》;

(二)在具备第四条规定的条件后,由引荐人持有关材料到市招商部门领取并填写《徐州市海外和台港澳资金引荐人资格审核表》,经投资方和受益方确认后,交市招商部门;

(三)市招商部门负责召集市审核机构组成人员审核并确认引荐人资格、奖励标准和数额;

(四)市招商部门根据审核机构的核定,将奖励建议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

前款第二项有关材料是指:审批机关立项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合同、章程批准书,工商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受奖者身份证明。以各种实物和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价投入的,还应当提供实物履行清单、有关无形资产证明材料。

第七条 合资、合作项目的奖励资金由直接受益单位承担。

独资项目的奖励资金由市财政承担。

市财政拨付的奖励资金应当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第八条 引荐人的奖金,按照市人民政府批准奖励当日的国家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支付。

第九条 对按照合同规定分期投入的项目,分期兑奖。外商在经营过程中增加投资的,对项目引荐人不再追加奖励。

第十条 引荐人领取奖金后,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十一条 引荐人为多人或者团体的,由引荐人自行协商确定一名引荐人或者团体的一名负责人作为联系人,并负责办理有关兑奖手续。

第十二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引荐人,除追回已奖励的资金外,并给予批评教育;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原发布的奖励办法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2001年6月15日

广州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切块包干暂行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切块包干暂行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1989]第7号《关于落实教委、科委、农委财政经费切块包干问题的会议纪要》的要求,为加强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切块包干后的管理,确保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指市财政安排用于扶持农村集体及农户各项生产发展的专项补助费,以及对农口各部门为完成专项工作所安排的专项拨款。它包括:小农水专款、支援农村合作生产组织及农户发展生产资金、农村开荒的补助费、农村禽畜保护补助费、农村造林和林木保
护补助费、农业良种技术推广和植保的补助费、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专款、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经费、城乡联办企业贴息款、以及对农业发展生产的补助资金。
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市人大通过的当年预算数切块包干(不包括上级财政追加的专款)。
第三条 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年度支出预算计划的编制下达:
(一)市财政每年度支农专项资金的支出计划草案,由市农委根据农口各单位提出的年度专项资金支出计划,经综合平衡后,于每年十一月份编制下一年度支农专项资金计划建议数,并说明增减因素和新增项目的用途,送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根据财力的可能和财政预算编制的原则审
查核实,汇入全市的财政收支预算计划草案,报市人大审议。
(二)在市人大审定市财政的年度收支预算计划后,由市农委根据市人大审定的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年度支出计划,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财政支出管理规定和有关支农资金使用原则的前提下,市农委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有权决定支农专项资金的分配,并编制具体的项目计划,送
市财政局据以拨款。
(三)应根据现行财政体制以及财政预、决算管理的要求,在市确定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支出计划后,在预算指标分配不达时,由市农委与市财政局双方联合发文,通知各有关县、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或用款单位,并由市农委对用款单位的用款计划进行具体审查批复,并按项目目标管
理签订项目责任书。凡不按上述要求办理的,财政部门不予拨款。但对救灾抢险资金的拨款不受此限。
第四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分配,应贯彻“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持为辅”的原则,特别是对扶持农村各项生产发展的投入,更应以集体或个人自筹资金投入为主。
支农专项资金除小部分可无偿安排给没有经济收入和没有偿还能力的单位或项目外,凡是有直接经济效益和有偿还能力的单位或项目,均应实行有偿投入、到期回收的办法。
对回收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各区、县财政部门设立专户,继续用于扶持农村发展生产。凡属切块包干范围内有偿使用的资金,参照财政支农周转金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只要不违反资金使用原则,市农委有权再安排,审定有偿扶持项目。
第五条 实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投入与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挂钩。
(一)市农委在提出项目专款指标分配意见送财政部门时,应明确该项目专款的使用管理要求和项目效益的考核内容,指标一经下达,要签订项目责任书(格式另行商定),实行项目目标管理。
(二)责任书的签订手续。由市农委或市业务主管部门与用款单位或县、区主管部门签订责任书,以及县、区主管部门分别与用款单位签订责任书。各级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与用款单位签订的责任书予以拨款。
(三)项目目标验收。由市农委或市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按照项目责任书明确的各项指标要求进行验收,并写出书面签定报告。用款单位除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外,必须按项目责任书的要求实施,确保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违者,市农委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根据违约的轻重程
度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意见会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暂停拨款或不予拨款,甚至扣回拨款等措施。
第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支农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工作。按现行财政体制,凡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直接拨款至用款单位的,各级财政部门要进行监督使用。各用款单位应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得阻挠、拖延和隐瞒。
第七条 为保证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在“切块”包干管理后,能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农委内部应尽快建立和健全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并应有专人负责,专人经办,负责对支农专项资金进行预算编制,项目可行性的调查和审批、资金的分配工作和对用款单位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监督工作,确保支农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被挪用、侵占和浪费现象。每年年终,市农委应对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作出总结,并抄送市财政局。
第八条 本办法从一九八九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1989年9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公告(2000年1月10日)

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公告(2000年1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9年9月23日发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外经贸法发〔1999〕395号),现将涉及海关管理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外商投资企业合并或分立后,存续或新设的公司应凭有关部门的批文向海关办理变更注册登记或者重新注册登记。
二、外商投资企业在合并或分立前进口的未达到海关监管年限的特定减免税货物以及未核销结案的进口保税货物,在外商投资企业合并或分立后,由承接该货物的存续或新设公司承担海关法规规定的接受海关监管的全部法定义务。
三、外商投资企业合并或分立后是否继续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由海关根据现行规定予以审核。经海关确定不再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的企业应就原进口的减免税货物补缴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仍享受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承接的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的海关监管年限自货物进口之日起连续计算

四、合并或分立后的外商投资企业是否继续享有从事保税业务的经营权,由海关根据现行规定予以核定。在合并或分立之前已经进口的保税货物尚未核销结案的应按规定继续办理复出口手续或凭有效批件或许可证补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2000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