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河南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

时间:2024-07-09 08:54:0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8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81号

  《河南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省长 李成玉

  二○○四年六月十九日

  
河南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河南省气象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以下简称防雷减灾)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防雷减灾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组织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建立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防雷减灾能力。

  第四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各级公安、质量技术监督和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第五条 下列场所或者设施,必须安装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

  (一)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规定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建(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物资和危险品的生产、贮存场所;

  (三)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

  (四)重要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系统、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

  (五)大型物资仓库、高空娱乐游乐设施和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金融证券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主要设施;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六条 安装的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按照国家和本省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施工。

  新建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受理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施工图设计文件,其中防雷工程设计文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场所或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将防雷工程设计文件和有关资料直接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

  第八条 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对施工质量进行分阶段检测,检测结果应书面通知建设和施工单位,作为防雷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第九条 防雷工程竣工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发给合格证书。

  第十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指导。

  防雷装置应当每年定期检测,对爆炸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可以每半年检测一次。对需要进行防静电接地保护装置检测的场所进行防雷装置检测的同时应当进行防静电检测。

  防雷检测单位对防雷装置的检测,应当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防雷装置定期检测不合格的,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责令使用单位整改。

  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结果进行抽检。

  第十一条 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应当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维修或者报告承担该装置检测的单位进行处理,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接受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禁止安装、使用不合格的防雷产品。

  第十三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与统计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情应当按照规定向当地人民政府及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第十四条 气象主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法定程序和技术规范对防雷工程设计进行审核的;

  (二)不按照法定程序和技术规范对防雷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的;

  (三)不按照技术规范对防雷装置的安装、使用进行监督检测的;

  (四)有其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行为的。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气象法律、法规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造成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防雷工程设计未经审核同意擅自施工的;

  (二)防雷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

  (三)违反防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进行防雷装置检测的;

  (四)安装、使用的防雷装置不合格或者不符合使用要求拒不整改的。

  第十六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雷电灾害:是指因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感应的静电、雷电波侵入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二)防雷工程:是指防雷装置建设工程。按其性能分为直击雷防护工程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工程。

  (三)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等防雷产品和设施的总称。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


(2002年12月3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位嵋橥ü? 2002年12月3日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0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母婴保健管理工作和相关技术服务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开展与母婴保健有关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依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母婴保健工作的领导,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母婴保健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网络,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母婴保健事业。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立母婴保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母婴保健知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

鼓励社会力量采取捐资、投资等方式发展母婴保健事业。

第五条 全社会都应当重视母婴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母婴保健知识。

新闻媒体对母婴保健事业的公益性广告,应当无偿播放或者刊载。

第六条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为当事人保守秘密。

第七条 对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行政管理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民政、计划生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扶助、支持乡镇医疗保健机构开展母婴保健工作。

第九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村(牧)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十条 实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制度。

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必须按下列规定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或者《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技术服务:

(一)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和助产技术服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二)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由州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三)开展涉外婚姻婚前医学检查和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经批准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由批准机关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婚前保健

第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开展婚前卫生指导、生殖健康咨询和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医学检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

第十三条 分地区逐步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实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地区,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应当查验以上证明。

分地区逐步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四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

(一)患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在传染期内的;

(二)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

第十五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发现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提出不宜生育的医学意见。

第十六条 婚前医学检查可以收取必要的费用。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镇居民和农村、牧区的贫困户,可以减免婚前医学检查费用。

第四章 孕产期保健

第十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应当把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纳入服务范围。

第十八条 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对其进行产前诊断:

(一)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

(二)胎儿发育异常或者可能有畸形的;

(三)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缺陷的物质的;

(四)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的;

(五)初产妇年龄超过35周岁的;

(六)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 经产前诊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向夫妻双方说明情况,并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

(一)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二)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三)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

第二十条 生育过严重缺陷患儿的妇女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医学检查。

经医学检查认为不宜生育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

依法实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的,接受免费服务。

第二十一条 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第二十二条 逐步推行孕产妇住院分娩制度,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镇居民和农村、牧区的贫困户住院分娩的,可以减免费用。

不具备住院分娩条件地区的孕产妇,应当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实行消毒接生。

高危孕产妇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规定,不得损害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 婴幼儿保健

第二十四条 推行母婴保健保偿制度。开展母婴保健保偿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与投保人签定保健保偿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保健服务内容、保偿范围和赔偿金额。

第二十五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新生儿办理儿童保健登记,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并提供下列保健服务:

(一)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婴儿营养和早期智力开发指导的咨询;

(二)婴儿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体弱婴儿保健;

(三)婴幼儿预防接种;

(四)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治;

(五)婴儿口腔、眼、耳及心理保健;

(六)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镇居民和农村、牧区贫困户的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可以减免费用。

第二十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规定将新生儿出生、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有关情况,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新生儿出生时,接生人员应当记录新生儿出生情况。住院分娩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出具国家统一制发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家庭接生的,由所在乡级医疗保健机构出具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

第二十七条 托幼机构应当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取得卫生保健合格证,实行婴幼儿保健管理制度。

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健康检查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托幼工作。婴幼儿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期内不得进入托幼场所。

第六章 医学技术鉴定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异议的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的医学技术鉴定工作。

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提名,经同级人民政府聘任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诊断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书面鉴定申请。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自接到鉴定申请之日起,应当在30日内作出医学技术鉴定结论,如有特殊情况,最长不得超过90日。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医学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第三十一条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与申请鉴定的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或者人员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许可,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终止妊娠手术和医学技术鉴定或者出具有关医学证明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或者《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因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给当事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医疗保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两次以上或者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母婴保健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损害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合法权益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收费标准和减免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封市城市消防规划(1999年—2010年)的通知

河南省开封市人民政府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封市城市消防规划(1999年—2010年)的通知

汴政〔2003〕6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开封市城市消防规划(1999年—2010年)》已经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十二月三日



开封市城市消防规划(1999年—2010年)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目的:
促进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我市各项建设的顺利发展。
第二条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三)《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
(四)《河南省消防条例》
(五)《河南省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豫公通 〔2000〕10号)
(六)《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国办发〔1995〕11号)
(七)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八)《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十)开封市城市现状有关资料
第三条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突出消防工作自身特点,结合开封城市建设实际,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实施,通过有效的组织体系和通讯网络,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装备和方法,有效地预防、减少和控制城市火灾危害,保证我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群防与专业队伍相结合”、“消防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消防“快速、准确、通达、高效”的原则;坚持“超前性,导向性与现实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规划期限:
远期规划:1999-2010年
近期建设规划:1999-2005年
第五条 规划范围:
该规划覆盖和适用范围同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所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相一致。即开封市护城大堤以内及杏花营、边村两个组团,面积7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 城市消防发展目标

第六条 近期逐步达到消防法制基本健全,消防管理机制合理,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善,全民消防素质明显提高,消防队伍技术装备良好、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保障有力、消防科技水平有较大提高,全社会预防、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大幅增强,基本适应开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消防安全保障的需要。
第七条 远期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消防体系,全民消防意识普遍增强,消防科技和消防技术装备水平先进,消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第三章 城市用地消防分类

第八条 根据城市用地性质、布局结构、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保卫的需要,将城市用地划分为甲、乙、丙三类消防安全保护区。
(一)甲类消防安全保护区:首脑机关集中地区、重点文物建筑集中区、商业中心区、生产(贮存)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企业区、大型仓储集中区、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集中、人口密集、街道狭窄的地区及其它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区。包括:
1.旧城区城墙内商贸中心区和铁北区的工业、仓储集中区。
2.铁南区的工业和仓储集中区。
3.西区市委、市政府等首脑机关集中区和石油仓库、木材仓库及工业区。
4.东区化肥厂及天燃气储配站等集中区。
5.杏花营铁南粮食、棉麻仓库及粮油加工企业。
6.郑杞公路连接线东端化学工业区。
(二)乙类消防安全保护区:科研单位集中区、大中专院校集中区、高层建筑集中区以及生产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工业企业区。
包括:1.西区中部和西北部大中专院校及高层建筑集中区。
2.旧城区东北部高校区。
3.东区西部工业区。
4.边村组团火电厂和工业用地。
5.杏花营组团商贸高层建筑区。
(三)丙类消防安全保护区:甲乙类消防安全保护区以外的其它城市用地。


第四章 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规划

第九条 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和安全通达、迅速高效的原则,将消防重点对象、消防设施、消防(队)站等消防要素在城市规划范围内进行统一安排,以利于城市消防监督管理和消防资源的配置。
第十条 凡保存和使用易燃易爆原料及产品的生产单位,应布置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或将同类型的工业企业组织在一起,在远离城市的地区建立新工业区。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构成防护带,并加以绿化,布置工业区应注意交通便捷,并靠近水源以满足消防就近取水的要求。
(一)为有利于开封市化学工业的发展,在郑杞公路连接线东端规划占地30公顷的化学工业区。
(二)保留东区南部化工工业用地,可安排旧城小片搬迁化工企业。
(三)规划在铁南区西南部和东南部城市边缘地带安排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区。
(四)规划在杏花营安排粮油加工及贮存用地。
(五)近期内需搬迁出旧城区的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企业有化工三厂、化工四厂、化工五厂、化工六厂、泡沫塑料厂。
(六)远期需外迁的单位有:科达化工厂、东风化工厂、化学溶剂厂、化工七厂、塑料化工厂、染料化工厂、顺河化工厂、龙亭化工厂、电镀化工厂、富兴化工厂、黄河化工厂、永兴福利化工厂等12处工厂和单位。
第十一条 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和火灾危险性大的仓库,应布置在远离城市人烟稀少的独立安全地带,避免在运输时穿越城市市区。
(一)规划在铁南区的开尉公路以西,郑杞公路连接线以南为化学危险品仓库区。
(二)铁南区现有仓储用地原则不动,在开杞连线东部城市边缘地区设易燃易爆物资仓库。
(三)搬迁铁北区人员稠密地区火灾危险性大的仓库。
第十二条 油库要远离城市居住区和重要公共设施,应建在地势低洼处,设置隔离地带,满足GBJ74-84《石油库设计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单位内油库建设,不得任意扩大库存容量。
第十三条 城市加油站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合理布局,坚决取缔各单位小加油点。
(一)城市加油站网点布局既要方便加油又不影响交通,尽可能靠近城市主要干道和城市的出入口。
(二)在建成区的加油站不宜多设点,如必须设点,每个站的总容量不超过150立方米,油罐必须采用直埋地下罐。
(三)取缔散布在城区中的流动加油车。
(四)积极推广密闭卸油装置,既节省油耗,又利于防火安全。
第十四条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必须远离城市、居民区、村镇、军事设施等,站址应选择在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必须避开断裂带等易受灾害地段。在总平面布置时,必须严格分区布置。储罐区应布置在站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选择通风良好地点单独设置。
第十五条 合理选择城市输送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管道位置,严禁在输油、输送可燃气体的干管上修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或堆放物资。管道和阀门井盖应有明显标志。
第十六条 城市燃气工程建设应符合TJ2-79《城市煤气设计规范》。城市燃气区域调压站应设置在居民区的街坊绿地等用气负荷中心安全地段。当设置在街坊内或人流量大的场所时,其四周应设置隔离围墙。
调压站应尽量采用地上式,如受条件限制采用地下式时,要有可靠的通风措施。
第十七条 在城市电力网规划建设中,合理留出安全供电走廊。
(一)110千伏线路在野外部分采用梯形焊塔时,其高压走廊应不小于37米,在市区部分宜采用多回同杆窄基铁塔,对建筑物的风偏距离可为4米。
(二)220千伏高压送电线路,应采用相应要求的铁塔,其高压走廊宽度不宜小于53米。
第十八条 城区内新建的各种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符合一级、二级耐火等级,控制三级建筑,严格限制四级建筑。
第十九条 城市中现有耐火等级低、建筑密集、消防通道不畅、消防水源不足的老城区、棚户区,必须纳入城市近期改造规划,积极采取防火分隔、提高耐火性能、开辟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等措施,逐步改善消防安全条件。
(一)结合城市改造规划,本着“加强维护,合理利用,统一规划,调整布局,量力而行,逐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改善消防条件。
(二)对于长条形棚户区和街道,宜每隔100至120米开辟和拓宽防火通道,其宽度不应小于6米。
(三)对于大面积的方形易燃棚户区,可划分防火分区,分片改造,每个防火分区占地不宜超过2000平方米、各分区之间留出不小于6-8米的防火间距。
(四)结合区域内给水管道改造,积极改善消防给水设施。
(五)加强维护管理,消除火险隐患。
(六)严禁在人口稠密的棚户区建设火灾危险性大、易燃易爆的工厂、仓库,现有的必须限期解决。
第二十条 城市内应合理布局道路、公园、广场、绿地作为次生灾害引发火灾所需防火隔离地带,应充分利用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公园、广场、体育场及大中专院校的操场,与护城大堤、宋外城遗址、城墙三道防护绿带共同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防火避难疏散体系。
第二十一条 城市地下建筑建设要严格遵守GBJ98-8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严禁在地下建筑内设置有易燃易爆危险的车间和仓库,地下建筑内严禁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第二十二条 改善文物古迹的周围环境,保证消防通道畅通,留出防火间距,在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内严格保持原貌、风格、环境,未经文管部门同意和规划部门批准,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文物古迹无关的建设工程,不得改变和破坏历史形成的格局和风貌,禁止一切危害文物安全的活动。
高大古建筑应有避雷设施。国家级古建筑至少应有一个室外消火栓。结合古建筑整修加固,改善古建防火条件。
第二十三条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城市内集贸市场和营业摊点,确定其设置地点和范围,不得堵塞消防车通道和消火栓的使用。


第五章 消防站规划

第二十四条 城市消防站是保护城市消防安全的重要公共设施。城市消防站的布局应当以接到报警起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为原则。城市消防站的布局、选址、规模和技术装备应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确定。
第二十五条 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消防分类、消防站责任区面积,结合城市道路、河流、自然界线,将市区划分为16个消防责任区,规划2010年市区建成消防站16处。
第二十六条 在开发区夷山大街以西,金耀路以北新建现代化的高层消防指挥中心,含特勤消防站1处,规划用地面积10000平方米。
第二十七条 改建铁南区五一路南段路东五一路消防站(原消防三中队)为特勤消防站,用地面积9743平方米,并按标准进行改造、完善。
第二十八条 规划建设标准型普通消防站9处,其中新建5处,保留4处。
(一)保留位于旧城区自由路中段路北自由路消防站(原消防一中队),用地面积2763平方米。
(二)保留位于东区新宋路东头路北新宋路消防站(原消防二中队),用地面积8539平方米。
(三)保留西区西环路以西,晋安路以北西环路消防站(原消防四中队),用地面积7282平方米。
(四)保留北环路中段路北北环路消防站(原消防五中队),用地面积16949平方米。
(五)新建位于铁南区黄河大街以西,郑汴公路以北郑汴路消防站,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六)新建位于西区金明西街以东、宋城路以北宋城路消防站,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七)新建位于铁南区开杞联线以东文庄消防站,用地面积2500平方米。
(八)新建位于杏花营陇海铁路南部杏榆路以东,杏六路以南杏花营消防站,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九)新建位于边村新宋路中段边村消防站,用地面积4200平方米。
第二十九条 规划新建小型普通消防站5处。
(一)位于东区花园路以西,苹果园北路以北苹果园消防站,用地面积1050平方米。
(二)位于杏花营陇海铁路北部杏榆路以东,杏二路以南,杏花营北消防站,用地面积1500平方米。
(三)位于旧城区演武厅街以西、铁北街北部铁北街消防站,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
(四)位于旧城区铁塔一街路北铁塔一街消防站,用地面积918平方米。
(五)位于旧城区龙亭北路路北西北湖消防站,用地面积700平方米。
第三十条 规划在北环路原消防五中队以东建设消防培训中心和训练中心各一处,用地面积共20000平方米。
第三十一条 消防站建筑应按照GNJ1-81《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按基本抗震烈度八度进行设防。

第六章 消防供水规划

第三十二条 消防水源采用城市供水系统提供的自来水和城市可供利用的地表水。
(一)开封市供水规划由中心供水系统(一水厂、二水厂、三水厂、四水厂)和杏花营供水系统构成,规划总供水能力达到80万吨/日。
1.完成一水厂改造工程(达到25万吨/日,占地面积6.4公顷)。维持二水厂(2万吨/日,占地面积1.3公顷)。完成三水厂降氟改水工程(达到30万吨/日,占地面积10公顷)。
2.新建北郊四水厂(20万吨/日,占地面积10公顷)。
3.新建杏花营五水厂(3万吨/日,占地面积5.7公顷)。
(二)城市供水管网形成环状供水结构,在合理确定的水厂供水区域内,沿主次干路敷设相应的供水干支管,并对现存管网进行完善改建,形成高效安全的供水系统,2010年全市供水管网总长度达到560公里。
(三)在城市的规划建设新区,给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不应小于100毫米,最不利点市政消火栓压力不应小于1公斤/平方厘米— 1.5公斤/平方厘米,其流量不应小于15升/秒。对于现有城市供水管道,在规划中,应密切结合城市改造,满足生产、生活消防最大用水量的要求。
(四)消防用水管道的流速既要考虑经济,又要考虑安全供水,铸铁管道消防流速不宜大于2.5米/秒,钢管的流速不宜大于 3.0米/秒。
第三十三条 市政或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米,应有一个直径为150毫米或100毫米和两个直径65毫米的栓口。市政或室外消火栓应沿城市道路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消火栓距道边不应超过2米,距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米。
新建设区的消火栓应按照标准配套建成,已建成区要每年新增210个消火栓,重点建设没有消火栓的街道,注重更新和维护,2010年达到国家标准。
第三十四条 保护现有的河湖水系,145公顷的湖面及其周围绿化用地严禁填占,设置环形车行道,完善消防取水设施,满足就近取水需要。规划建设地面取水点8处。
1.规划在包公湖东湖东侧朱雀广场处和西湖东北角迎宾路中部及包公祠北分别设置地面取水点。
2.规划在杨家湖清明上河园处和龙亭公园南门、东门处分别设置3处地面取水点。
3.规划在西北湖文昌后街处设置地面取水点1处,并修建环湖消防通道。
4.规划在阳光湖西岸临内环路设置地面取水点1处。
第三十五条 在面积较大严重缺乏消防用水的棚户区,应建设临时消防蓄水池。容量宜为100立方米-300立方米,水池之间的间距宜为200米-300米,并采取相应防冻措施。
第三十六条 在铁南供水低压区,规划建设地区供水加压站一座、规模2万吨/日。


第七章 消防通信规划

第三十七条 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实现报警快,接警迅速,调度准确,通信畅通。
第三十八条 消防队接受火警采用集中接警和分散接警相结合的有线通信系统,并能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受理同一市话分局用户报来的两起火警,有线通信系统采用程控调度交换技术。
(一)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任何地区出现火警时,都能通过有线电话将火警迅速报到消防支队和责任区消防中队。
(二)城市每个电话分局至消防支队调度指挥中心至少设两对119火警电话专线,至附近消防中队设两对119火警电话专线和两对通信专线。消防支队调度室至各消防中队通信室设一对调度电话专线和一对指令回线。
(三)一级消防重点保护单位和商业中心的街道,设置定点专线报警、电话或自动火灾报警设备。
(四)消防支队调度指挥中心与市政府及公安、交警等部门设两对电话专线,与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急救、交通等部门之间设一对电话专线,与企业专职消防队设两对电话专线。
(五)消防支队调度室应配备一台50门-100门119火警电话调度台,消防中队通信室应配备一台10门-16门119火警电话调度台。
第三十九条 规划2000年实现无线通信三级组网。
(一)消防支队火警调度室应配备无线受警台一台及有、无线汇接设备一台。
(二)消防支队火警调度室应配备基地无线台2台和基地无线台的定向、全向天线塔系统。消防中队通信室应配备固定无线台一台。
(三)消防支队通信指挥车应配备车载无线台2台,便携无线台2—4台;消防中队通信车应配备车载无线台一台,便携无线台2台;每辆消防车配备便携无线台一台,声控头盔台3-4台。
第四十条 配备图像传输系统,实现火场和调度室之间的文字、图表资料和火场实况的传输。
(一)消防支队火警调度室和消防通信指挥车应配备无线真迹传真机各一台。
(二)消防通信指挥车应配备2-3路火场开路电视传输设备,保证图像清晰、色彩鲜明、伴音明亮、工作稳定。
第四十一条 逐步实现计算机控制处理通信系统,通过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和图像传输等网络,对火警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送、存储和输出等,完成消防通信指挥功能,处理火警时间应不大于30秒钟。
(一)建立完善的消防数据库,储存消防支队、中队责任范围、道路名称、水源设施、重点保护单位灭火作战计划,化学危险品性质等有关数据。
(二)计算机主机采用双机工作制,除满足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外,还应具有多用户、多任务、远程传输和汉字功能。
(三)消防支队火警调度室应配备主机2台、显示器不少于3台和打印机1台。消防中队通信室设置远程中队终端,在主机控制下执行任务。
第四十二条 采用GPS车辆动态管理系统,将消防车辆的各种状态及时反馈到消防通信指挥中心,使调度员在火警受理时全面掌握,科学调度灭火力量。
第四十三条 合理利用高层建筑或电视发射塔等建筑物和构筑物,设置火警嘹望台,并配备监视和通讯报警设备。

第八章 消防车通道规划

第四十四条 城市消防车通道是指能供消防车行驶的道路,和城市道路统一规划建设。
第四十五条 城市生活小区(组团)和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应有相应的消防车通道。
第四十六条 消防车道应避免与铁路平交,如必须平交,应尽量正交,必须设置备用车道,两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
第四十七条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米,道路上空遇有桥梁、隧道、立体交叉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米。
街区内消防车通道中心线间距不得超过160米。
第四十八条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12米×12米的回车场。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米×15米。
第四十九条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第五十条 城市旧城区内狭窄、弯曲大、消防车通行困难的道路,应按规划逐步拓宽、取直。
第五十一条 城市建筑应严格按照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J45-8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消防车通道。
第五十二条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运输应避免穿越城市,可通过城市外围道路与公路网联接。
第五十三条 在城市天然水源充足地带,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
(一)规划包公湖环湖路红线宽度20米,包公湖中路红线宽度40米。
(二)规划龙亭湖环湖西路红线宽度30米,环湖东路红线宽度25米。
(三)规划修建西北湖环湖路,红线宽度12米。
(四)规划内环路红线宽度35米。

第九章 消防装备规划

第五十四条 消防装备是消防队用于灭火救援的消防车辆,随车器材及个人救护装备,配备消防装备应当达到保证消防装备的数量和功能能够满足灭火救援的需要,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消防员免受火灾和其它灾害事故的伤害。
第五十五条 普通消防站装备的配备应适应本责任区内一般火灾和抢险救援的需要。特勤消防站的装备配备应适应扑救和处置特种火灾和灾害事故的需要。
第五十六条 消防站消防车辆、消防人员防护器材、灭火器材、抢险救援器材及通信装备的配备应严格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执行,特勤消防站应按实际情况选配特种车辆。

第十章 城市消防安全重点保护规划

第五十七条 城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包括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财产重大损失或社会影响大的单位。应对其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消防监督检查机构应划分管辖范围,分清责任列入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五十八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严格按照《消防法》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一章 特殊消防规划

第五十九条 城市在地震、战时、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下的消防应急措施和人员疏散,应按照城市防灾专业规划实施,制定多种救人、救火和紧急避险的方案。
第六十条 现有可能造成重大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地震次生灾害源,应逐步迁往市区以外的安全地带。
第六十一条 新建生产、储存和大量使用易于产生地震次生灾害的企业和设施,应选择在对抗震有利的地段。
第六十二条 消防指挥中心、训练中心、培训中心和消防站应按照城市地震基本烈度提高一度的设防要求进行建设,并选择在对抗震有利的地段,保证地震时消防人员、车辆、设备的安全。
第六十三条 为了消防队伍能在地震等特殊情况下发挥抢险救灾突击队作用,应结合常规消防装备,配置一定数量的扑救特殊火灾和抢险救灾的特勤器材,保证消防物资储备。
第六十四条 结合开封市的特点要加强对文物古迹的抗震加固工作,并与文物保护原则相一致。
第六十五条 为保证战时消防系统正常工作,需建消防人员掩蔽部2500平方米(3m2/人计),消防车库4500m2)65m2/台计)。

第十二章 社会消防组织规划

第六十六条 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消防组织,加强社会消防组织建设,增强扑救火灾的能力。
第六十七条 企业专职消防队是企业消防的主要力量,是城市消防队伍主力之一。
(一)企业专职消防队应按照《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进行建设,符合条例规定的新建企、事业单位应同时建设相应的专职消防队。
(二)现有的化肥厂、火电厂、制药厂、卷烟厂、火柴厂、石油仓库、棉麻仓库等七处专职消防队应对照标准,改善装备,加强消防监督,确保企业防火安全,积极配合城市公安消防工作。
(三)规划在开杞公路连接线东端化学工业区建立化工专职消防队。
(四)规划在铁路系统建立专职消防队,确保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畅通。
(五)规划在东区护城堤外市天燃气储配站建立专职消防队。
第六十八条 义务消防队是一支群众性的,不脱产,遍布城乡的重要消防基础力量,城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均应建立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消防法规,协助本区域、本单位制定防火安全制度,开展防火宣传,进行防火安全检查,维护保养好消防设施、器材,积极参加协助扑救火灾,保护好火灾扑救后的现场等。
第六十九条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并有权指挥调动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扑救工作。

第十三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七十条 近期建设安排以2005年城市发展规模为依据,并与远期规划相结合,为实现远期规划创造条件。重点解决城市消防工作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优化城市总体布局,完善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改善消防装备。
第七十一条 规划2005年前完成新建工程7项。
第七十二条 规划2005年前完成改建项目3项。

第十四章 实施措施


第七十三条 广泛宣传城市消防规划,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识,建立公民参与和监督机制。
第七十四条 加强城市消防规划管理,健全各级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消防主管部门应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办法和细则,使消防规划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严密。
第七十五条 加强消防科学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消防设施和装备的科技含量,研制并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消防装备。提高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重视、鼓励和支持消防科技工作,加大对消防科技的投入、推广,使用先进的消防技术和设备,使之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充分发挥作用。
第七十六条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限期消除隐患。
第七十七条 对消防规划执行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
第七十八条 城市规划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吸收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参加。
第七十九条 城市消防基本设施建设和消防队伍的装备,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围之内的,由地方审批后,其经费应当列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第八十条 与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直接关联并由公安部门使用的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费,在城市维护费列支。
第八十一条 城市各单位内的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第八十二条 逐步完善消防教育培训体制,建立健全职工消防安全培训制度,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宣传手段,普及消防知识,报道先进经验和火灾教训,增强全民消防意识。
第八十三条 逐步增加消防事业的财政投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消防安全保障的需要。


第十五章 附 则

第八十四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批准后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八十五条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实施,由城市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八十六条 本规划由城市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